6月6日消息炎炎夏日,冰箱成為家庭儲存食物的“避暑勝地”,但一種名為李斯特菌的耐寒細菌正悄然威脅公眾健康。專家提醒,這種被稱為“冰箱殺手”的病原菌能在低溫環境下生存繁殖,即使冰箱也無法完全阻隔其傳播風險。
與多數細菌不同,李斯特菌是一種嗜冷菌,可在0-45℃范圍內生長,尤其在2-4℃的冷藏環境中繁殖活躍。更令人擔憂的是,即使處于-20℃的冷凍室,李斯特菌仍能存活長達一年,僅進入休眠狀態。這一特性徹底顛覆了公眾對冰箱“保鮮保險箱”的認知,讓看似新鮮的食物成為潛在感染源。
李斯特菌感染的癥狀因人群而異,對于免疫力正常者,通常表現為發熱、腹瀉、肌肉酸痛等輕微癥狀,1-2天內可自愈,但易被忽視。
對于高危人群(孕婦、嬰幼兒、老年人、免疫力低下者),感染后可能引發嚴重后果。孕婦感染后病菌可通過胎盤傳播,導致早產、流產,甚至引發胎兒敗血癥、腦膜炎;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則易發展為腦膜炎、敗血癥,全球每年約3000人因此死亡,病死率高達20%-30%。
李斯特菌的傳播鏈條覆蓋食品生產、加工、儲存全流程,比如通過污染土壤、水源感染農作物(如生菜、豆芽)及禽畜、水產品;又比如未經嚴格殺菌的乳制品(如牛奶、奶酪)、未煮熟的肉類、蛋類成為傳播載體;還比如冰箱內生熟食物混放、長期未清潔導致細菌擴散,整箱食物均可能被污染。
為降低感染風險,專家建議優先選擇新鮮食材,檢查包裝完整性,避免臨近保質期食品;優先選購巴氏殺菌乳制品;生熟食物分區存放,生肉、生魚密封包裝后置于冰箱下層,蔬菜水果洗凈后分裝。
針對冷藏時間,熟食冷藏不超過3天,冷凍食品解凍后盡快食用,避免反復冷凍;剩飯剩菜二次食用前需徹底加熱至70℃以上并持續數分鐘;每周用稀釋白醋或專用清潔劑擦拭冰箱內部,每月深度清潔一次,必要時使用含氯消毒劑。
冰箱雖為夏日必備家電,但絕非“無菌保險箱”。公眾需提高警惕,通過規范操作切斷李斯特菌傳播鏈條,尤其關注孕婦、兒童、老人等高危人群的飲食安全。只有將科學防范意識融入日常生活,才能真正享受冰箱帶來的便利,守護全家健康。
本文轉載自——快科技